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 新授
教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1、 初步印象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 小组研究: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 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2)关于曲面得出: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高有无数条。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 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6、 制作圆柱
三、练习
1、 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哪些不是?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2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设计思路:先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再让学生模仿画图案,进一步强化感知: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教学准备:各种图案、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案
1、欣赏美丽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欣赏这几幅图案(出示书上的四幅图案),你能说一说看到这些图案的感受或知道哪些图案代表的意义吗?
2、运用平移、旋转、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美丽的复杂图案。
(1)每一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在书上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和同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2)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紫荆花”是由一个花瓣绕中心旋转四次得到的。“风筝”是由一只燕子平移后得到的。
“花边图案”是由一组小图案平移后得到的。“雪花图案”是由一瓣雪花然中心旋转五次得到的。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图案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复杂图案,它们都是怎样得到的?
二、解释画法,动手操作
1、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美丽的复杂图案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教材第23页画一画1)。(学生在书上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学生的作品,请画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在画图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将感知转化为设计理念,亲身体验应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进行图案设计,并掌握必要的绘图策略和技能。)
(2)继续画下去(教材第23页画一画2)。淘气也画了一幅图案,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画完了吗?观察图案,它是由哪个简单图形运用什么现象,经过怎样的变化过程得到的。(学生汇报。根据自己观察的规律把图画完。)
3、作品展览、鉴赏全体同学一起欣赏大家的作品,寻找作品中的平移、对称和旋转现象,并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作品奖、巧手奖、互助奖等,使学生得到美的启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平移、对称的现象,观察、探究图案和进行图案设计,理解并掌握复杂图案是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的,获得一种以简驭繁的思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利用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师。
教学反思:结合欣赏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参与、设计图案的活动,感受图案的美,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镜子。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 ……此处隐藏8473个字……
1.剪一剪
学生取出自己的剪刀,剪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出一幅图案。
四、评比结束本课:
学生把自己设计图案拿出来,先小组比,选出优秀的图案,然后教师在评比出优秀的图案三份。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3学习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
3、结全现实素材,感受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算,初步建立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
数数、读数。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二)小组合作,加深理解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在小组里做一个游戏。
(三)寓教于乐,探索新知
教师把屏幕上22上方加上计数器。
出示“练一练”的第4题。
三、小结教师在愉快的活动后进行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不小,哪位同学能跟大家交流一下你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2、让学生说说28颗应该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抓小棒,其余同学估计是多少根。估计完成后再数一数,看哪位同学估计得最准确。
学生一边读数一边拿小棒
全班学生一起完成,进行交流;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上
板书设计
数豆子
教学反思
为了进一步结合实际正确地去估计,因而用学生熟悉的小棒来代替,采取一个“抓小棒”的游戏,使学生对数形成感性的体验,在具体活动中发展数感。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4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通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探究解决计算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进行约分。
教学难点:
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计算1/4+1/5 2/15+1/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那么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同学们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我们进一步探讨异分母分数的相加减。
二、试一试
1.比较两种计算方法,笑笑的方法是找公倍数,最后进行约分,淘气的方法是找最小公倍数。比较后发现,找最小公倍数,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计算的正确率会高一点。其次,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2.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生独立完成,反馈。第一题结果要进行约分。
3.森林医生。
先观察,说一说三道题目错在哪里?再进行独立计算,改正。
4.应用题。
读题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5.解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这两个数量关系,找到X在题目中所表示的量,再进行解方程计算。
6.拓展题,第8题。
重点交流学生估计的方法,再计算验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知道埃及人怎样表示分数的吗?自己读一读你知道吗?
四、布置作业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15设计说明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加深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本设计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通过分一分、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体会“分数乘整数时,分子和整数相乘,分母不变”的道理。
2.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
本设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计算方法,极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产生了多种算法,让学生通过尝试、感悟、体验、探索,总结出“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这一最优的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彩色纸 剪贴画 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复习引入,提出问题
1.把8+8+8+8+8改成乘法算式。(8×5)
2.把0.5+0.5+0.5改成乘法算式。(0.5×3)
3.列式计算。
(1)5个12是多少?(12×5)
(2)12个1.5是多少?(1.5×12)
4.提出问题。
师:3个是多少,能不能用算式×3来表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引出分数乘法问题,不仅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探究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问题:1个
占整张纸条的,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
(1)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怎样获得最后的计算结果?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预设
①图示法计算。
把一个长方形纸条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个
,是,3份就是3个,如下图:
3个是。
②加法计算。
求3个
占整张纸条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相加的和是多少。
列式:++==。
③乘法计算。
通过尝试计算,发现结果和其他算法的结果相同,说明几个相同分数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3=++===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完整表述计算过程)
师:同学们真厉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分数乘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