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的怀念》教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怀念》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的怀念》教案1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第二课时
(一)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二)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三)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四)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四、课后思考
1.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文中“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2.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4.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5.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秋天的怀念》教案2课前:放音乐《懂你》
一、 导入
1、秋天,一个金色的季节,一个丰收的季节,一个洋溢着欣喜的季节。然而在著名作家史铁生的记忆里,秋天却是萧瑟的,是凄凉的,是让人无限伤感的,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史铁生秋天的故事,一起去感受他那份秋天的怀念。(板书:秋天的怀念)
2、作者怀念的是谁呢?(板书:母亲)
3、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一起读读课题二遍。
二、理解第一部分
1、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秋天,让作者多年来不能忘怀,在这个秋天里,作者的脾气变得怎样?
2、默读课文,文中哪些句子具体表现出了我的暴躁无常?找一找,用“—”划出来。(板书:我:暴躁无常)
3、好,谁来把你划的读一读,表现作者暴躁无常的句子。
4、一齐读,你是从作者哪些举动体会到的?
5、透过这些词句,你体会作者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6、是啊,一个21岁的小伙子,原本是多么得青春勃发,多么得风华正茂,然而,此时的他却每天只能与轮椅为伴,连生活都无法自理,面对瘫痪的双腿,面对这残缺的人生,作者内心的痛苦是可以想象的。
7、体会作者心中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
三、理解母亲第一次说去看花部分
1、就在作者这样伤心欲绝,万念俱灰的情况下,母亲常常说推他去北海看花,母亲是怎样说的?我又是怎么说的?生自读课文。
2、抽生读。
3、儿子如此伤心地拒绝,母亲是怎样的?
4、一齐读(课件出示描述母亲的言行的句子)
5、联系上下文想想,母亲为什么会这样?
6、从“忍住”这个词看出什么?
7、是啊,看着儿子这样伤心,做娘的更是加倍的心痛,她多么希望瘫痪的是自己,多希望自己来为儿子来承担这份痛苦,她多么渴望儿子能好好地,快快乐乐地生活。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一齐读。
四、理解母亲再次说去看花部分
1、母亲又一次提到去北海看花,这一次,她又是怎么说的?
2、提醒学生:是这样说的吗?注意母亲说时的神色。
3、抽生说。
4、我又是怎么说的?
5、母亲说过很多次,我都是拒绝,可这次作者竟然问什么母亲时候,母亲又会怎样呢?同桌一齐读,注意体会词句所饱含的感情,体会母亲的心情。(课件出示文章第四段)
6、抽生说。
7、哪个词说明了她高兴的心情,高兴的心情后来有没有变化?
8、是啊,哪怕是儿子一点一丝的好转,都会让母亲如此兴奋不已,可高兴过头,又因自己说错话而担心,后悔,自责,生怕儿子受到伤害。
9、一齐读,体会人物心情。
10、读到这些句子,你深切地体会到了什么?
五、深入感受母爱
1、除了前面读到的句子,文章还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受到母亲爱儿子?用“—”划一划。(课件出示问题)
2、谁来读一读。
(一)“母亲这时就悄悄地……”
a.为什么这句可看出?
b.母亲为什么要躲?
(二)“可我一直……”
a.原来母亲得了重病,肝癌,这种病一般不到三个月便会死,而且常常会剧烈地疼痛,吐血,可母亲知道自己的日子不长了,为什么还不告诉自己的儿子呢?
b.想想,母亲一边要忍受儿子的痛苦,一边是自身重病的折磨,她心里多苦呀。
c.“别人告诉我母亲临死前……”
六、总结拓展
1、读到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课件放音乐《再见警察》)
2、学生表达。
3、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母亲,这样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这样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课件出示:“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师有感情地读:再也没回来安慰我;再也没回来为我遮挡秋日的落叶;再也没回来带我去看北海的花了。
4、生一起读这句,再读。
5、母亲临终前只留下一句话(课件出示“我那个有病的儿子……”)想想,补充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未说完的话是什么呢?并有感情地读读。
6、尽管母亲没说完,但作者懂了吗?从哪看出?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7、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你明白了吗? ……此处隐藏25049个字……信息:课前你们通过预习、搜集资料,你认识史铁生了吗?(生交流)
3、(出示课文放大的插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史铁生和他母亲的一幅画。从这幅图上,你们看懂了什么?
生:看出作者痛苦、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的脸上黯淡无光。
生:画中的母亲面带笑容,一手抚摸儿子的手,一手拍着儿子的肩膀,在亲切地抚慰儿子。
过渡:对于史铁生来说,他年仅21岁就失去了双腿,这是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作者的心情很不好。师:对,他的脾气暴怒无常。并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妈妈让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师:是呀,作者活着还有什么劲儿,他的生活就要与轮椅相伴了,他的心情异常苦闷。你们还读明白什么?
生:文中的母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关心自己的儿子。
过渡: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请同学们讨论。
三、从细小的事情中,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
(出示幻灯片1)讨论: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1、找出相关的语句。
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3、从细小的事情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
4、小组汇报。
(1)、生:读“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我狠命地捶打……好好儿活……”
师:从这些内容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师: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
(生说出一些重点词语,其他学生补充,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
生:因为他想让儿子把心中的怨气宣泄出来,如果制止可能会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
生:母亲关心儿子,理解儿子。
生:这种母爱包含着理解。(板书:母爱中有 理解)
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生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
(2)、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的这些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母亲身患重病,却不忍心告诉儿子,怕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这也是母亲关心儿子的一件事,其中也包含着母亲的爱,这种母爱中有什么?母亲睡不了觉呀!这是因为(生齐读:他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哪个词可以概括?
生:翻来覆去。
师: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想给已经瘫痪的儿子增加痛苦,他默默地忍耐着。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
生:忍耐。
(板书:忍耐)
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通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还可以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
(3)、生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师: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师: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
生:母亲想带儿子出去散心、好让儿子的心情好起来。
师: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呀!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
(生答)
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
生分角色朗读。
师: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
生讨论答出是尊重。 (板书:尊重)
(4)、母亲关心“我”还体现在哪件小事上?
生: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师:嘱托什么?生读句子。
师: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
过渡:文章中像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肯定还会体会到母爱的内涵。那么,从这些小事中,你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吗?
四、透过事例,体会感情
(一)(出示幻灯片2)一件件小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怀念母亲。
(二)还能从哪体会到作者怀念母亲?
生读最后一段。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虽然写的是菊花,但实际在写怀念母亲,因为母亲是在菊花开得正艳时去世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从这一段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怀念母亲,所以课题是“秋天的怀念”。
(三)“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几次?(生答两次)
(出示幻灯片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齐读两句话。
2、分别谈理解。(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师板书:我 怀念 母亲)
3、让我们通过朗读最后一段,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坚强)作家史铁生的母亲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我们都应该学会珍惜这份爱。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吗?思考一会与同学交流。
2、音乐《白发亲娘》响起,学生互相交流。
3、在以后的生活中,希望大家不要对父母的爱毫无察觉,要学会感谢这份爱。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都能体会到母爱的内涵,肯定有一些话想对你的妈妈说,那么课下把它写下来。
六、作业
《妈妈,我想对您说》。
板书设计:
10、秋天的怀念
理解
母爱中有 忍耐
尊重
挂念
我 怀念 母亲
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目标,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知道母爱是伟大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母亲关心“我”的语言、动作、表情,并汇报感受。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重点内容: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试图在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达到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体味母爱的内涵,感受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目的。
教学完本课,感觉学生基本上能从朗读的语句中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关心,但学生没能很好地通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出来,即没把握好悟中读。另外,思想教育渗透得还是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