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01 16:36:14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1

一、做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这一节课中,以各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为工具,通过实践活动,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组和拓展延伸。利用《科学》这门学科来让学生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用《信息与技术》学科中的知识来创建博客;综合《语文》学科进行小记者的采访和报道。

二、结合时事选择主题,学生的兴趣非常的浓厚。

三、展示形式多样。

1、符合各小队的活动主题。例如粉丝带小对他们研究的主题是汶川灾情,他们认为,图片是最能体验这一主题,能让人非常只管地感受灾情,从而引发人们去关注灾情,所以他们选择用剪贴集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

2、能反映学生的独特体验、收获。每个学生是各有所长,成果展示和交流,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他们的自信。红丝带小队中的成员都是对电脑非常感兴趣的孩子,这次活动就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他们每天都花很多的时间设计博客,搜集资料,教其他同学进入博客,发博文,对其他同学发的博文进行及时地跟贴。

存在不足:

1、每个小队在汇报时应当向大家介绍自己主题内容,再进行展示。

2、活动环节相扣不紧密,使得课堂教学不够流畅。例如由于博客界面打开速度比较慢,影响了博客的介绍,这个问题是我在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如果能在课前先打开最小化,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了。

3、学生展示时老师的指导跟不上。例如:在博客介绍时,一位学生因为紧张而无法进行展示,这个时候,我就先对他进行鼓励,接着就帮助展示博客内容了。如果这个时候让小组成员帮助展示就更能体现小组合作了。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中国教育改革中一种新型的课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方式。

温老师所上的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了解蔬菜的营养》,正是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教学。

温老师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要他们善于把教材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问题、教学的“活”教材,为教学所用,寓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综合的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预设的、主观的、封闭的程度,变成激活学生思维的、灵动的开放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提高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先通过独立预习课文找出难点,然后在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达到双赢。

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交流,可以使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温老师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便于小组交流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发散性地、创造性地思维。因为,知识与技巧在讨论中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中培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合作,在成功体验中学习,形成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我更加明确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凡是开展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校,学生、老师、家长都有着深刻的体会。

此外,我还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定位与开展系列活动。参赛的38个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彰显了学校特色和地域特点,活动形式可谓百花齐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课题的生成、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基本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主题和子课题,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实施阶段。第三阶段:活动总结展示阶段。还可以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开发系列活动主题,既有新鲜感,又有连贯性。

今后,我们应该继续深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拓宽课程内容面,拓展资源领域,整合课程资源。不仅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功能,还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深远教育意义,彰显教育功能,这样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更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很重要的,有活力、有激情、有创新的优秀教师指导的活动成效大,能有效推动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成果的推广,逐步使活动走向课程,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具备一名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资质。当然我们还有许多困难与疑惑,将会在专家的引领下,在不断地摸索学习中,找寻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使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深入、加强,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从以上几节课中我感受到他们并没有在教学语言上进行严谨的推敲,也没有刻意的限制课堂上每个环节的时间,就像是一位“孩子王”领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做游戏。课堂活而不乱,形散神不散,总是在学生需要引导和帮助的时候教师的作用突显出了。这也正应了当今综合实践活动最新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向常态化”。今年7月份陈树杰教授在福建举办的“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常态化”的基本特征:课程必修,普遍实施;教师能教,便于操作;学生爱学,积极投入;效果实在,确有收获。这32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当然有些地方也需要靠我们的学校和上级领导部门才能解决。但是,我们一线教师能做到的就是把课堂和每一次带领学生活动都做为实施常态化的阵地。在以上课例中,教师不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常态化”吗?其实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化”并不难,只要我们不过分追求课程的完美性、完整性、和精致化。指导教师不过分关注校长、同行、专家对自己指导课的评价如何,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亲历实践和深度体验,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教学效果,拒绝表演课、做秀课,消除神秘感,综合实践活动就能成为像语文、数学那样易于操作、易于指导的常态课。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思路很清晰从观察屋顶的横梁和柱子引出课题《抵抗弯曲》,引出研究 ……此处隐藏13303个字……实现小组合作、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作伙伴组成合作小组,并让他们在小组内选择最想研究的子课题,在小组成员分配工作时,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在小组里承担的任务,8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这样做,使每个小组成员之间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团队精神大大增强,为活动的开始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活动中让学生自己甑别,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给学生较多的选择余地,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做到有所感受,有所发现。并引导他们在完成分内工作的前提下也去帮助别人、协助别人开展调查研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再是坐享其成,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步学会评价,学会求同,学会补充,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可谓“收获尽在过程中。”

二、注重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的能力

在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的出发点是让学生走进生活、切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强调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孩子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求助、与别人的讨论等把问题解决,不断的探究对孩子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我们欣喜的看到孩子们正在他们自己的研究中变得胆子大了,勇气足了,善于思考了。

三、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让我明白了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不一味的惦记着“给”学生什么,而关注能为学生“做”什么,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就是生成性。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学生的认识与体验也不断地加深,以学生调查的热情高低、合作的是否默契、参与人数的多寡为评价依据。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基础,不断尝试,全面提高自己的“指导”艺术,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15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上。

纵观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固有基础较为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综合性,忽视了学生的良好个性的发展。可见,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尝试着在语文教学中挖掘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源,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事例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要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良好的探究氛围,就没有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而教师指导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由此产生了许多问题,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很好解决,于是,综合实践活动也就产生了。

如《丝绸之路》《草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课文中有关西部高原的美景吸引了学生,但文中介绍的内容远远不够满足学生的欲望。因此,一个以“神秘的西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产生了。学生在课外书中、网络中自主探索收集了很多有关西部的知识,获取了课文中没有的知识,走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更快乐地接受了新知识。

二、在语文课中融入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民族语言教育。语文课程的特质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孩子们的具体生活环境,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了“正确使用祖国语言,弘扬祖国文化”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小组活动,或与父母在一起,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到街上看广告牌,在电视上读广告语,在网络上寻找不规范语言,等等。如在广告语的收集和创作中充分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和激情,孩子们收集了众多的广告语,还进行了归类:最喜欢的广告语,最恶心的广告语,最有创意的广告语,最感人的广告语……有的还兴趣盎然地创作了自己的广告语。如康杰同学创作的广告语:“尝尽天下美味,不如康师傅有味——康师傅方便面。”如此一来,教学课堂开放了,教学时间灵活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高涨了。

三、激情导入,开启兴趣之门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做先决条件。”在浓厚兴趣的支撑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劲头也会愈来愈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生真实世界为内容,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因此,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如《七根火柴》《马背上的小红军》等,为学生设计了几个他们感兴趣的自选课题,通过自我的实践寻求答案,获得感悟。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对“长征”时期官兵、军民同甘共苦的精神、舍己救人的品质有了更深的体会,为理解课文埋下了伏笔。因此,设计奇趣而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课前实践活动,可以促进课堂的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自主活动,深化创新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目标。综合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学生们能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让其自主创造力得以提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时代性、教育性很强的课文,学完后学生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以《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为例,学完课文后,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我引导他们以“家乡环境状况及保护措施”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观察了当地的居民小区、街道等,访问了科学老师、年长者、医生及环保部门的有关人员,在图书馆、网络上收集了大量资料。活动结束后,学生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受到了教育,也意识到了环保的紧迫性,即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他们还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撰写调查报告、倡议书、标语,创作宣传画、手抄报、环保小儿歌等。而这些内容和程序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后通过设计延伸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语文与综合实践结合教学,这是一项有益的尝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我们还要大胆地探索下去。只有在多渠道的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我们要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