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7-24 07:32:05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认真拟定说课稿,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说课稿1

【教材分析】

《统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下册第9单元的内容。

原教材上是一幅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统计的插图。对于没有条件、不能实地统计的学校,这部分内容又该怎么上呢?我将教材中的盆花变成纸花,一排一排钉在黑板上,便于学生数数、统计。

巩固练习中,原教材是让学生统计全班每人的生日。但对于农村小学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大多数学生根本记不得自己的生日。因此,我设计了几份统计表供学生进行练习。

【学生分析】

全班54名学生。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有一定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有价值的统计活动。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感知。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比赛一下,看哪组同学表现得最好,老师将送给他们红五星。

你们看,(出示各色花)有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校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得到了这么多的花!这些花漂亮吗?这些花有几种颜色?说说有哪些颜色?怎样才能知道各种颜色的花有几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师生共同数出红花的朵数。

师:我们刚才数数的过程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板书:统计)

师:大家想把各色的花有几朵统计下来吗?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个好帮手,看例1。

【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同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引入课题,朴实自然,也渗透了思想教育。】

二、教学例1。

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并说明:图中的四根条形柱分别表示下面所列花的`朵数。统计时,有几朵,就在条形柱上涂几个小方格。

让同桌学生合作在书上完成此统计图:一生数数,一生涂色。

教师巡视,检查涂色情况。学生完成后,让他们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统计的,是怎样涂色的。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先看图交流后,再全班汇报。

师:你能提出些什么问题?指名提问并解答。(主要是比多比少的问题。)

在集体活动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提问练习:一生提问,一生回答。

师小结:刚才大家的提问都很不错。老师也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见例2)

【通过数数、涂色的合作学习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体验统计的操作过程。“从图中找信息”、“提问”,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的互相提问,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交流。】

三、教学例2。

师:你们喜欢这四种颜色的哪一种?大家先不要着急回答。喜欢红色的学猫叫,喜欢黄色的学狗叫,喜欢蓝色的学公鸡叫,喜欢紫色的学青蛙叫。

师:小朋友们都在叫,老师还是不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人多,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办法吗?

让学生同桌互议后发表意见:

1。在喜欢的颜色下画“☆”;

2。在喜欢的颜色下画“√”;

3。在喜欢的颜色下画“正”……

师小结: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分小组,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在你喜欢的颜色下面作记录。(10人一组。)

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比比哪种方法最容易数出数据的多少?

学生各自将小组记录情况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统计,全班一起完成有关全班同学喜欢颜色的统计图。

比较例1和例2的不同。先分组讨论再汇报。

师小结:例2的统计图中有数字表示,可以不数方格直接看出数目来,比例1的统计图更方便快捷。

【通过学生说喜欢的颜色,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得到了体验。学动物叫声,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统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通过分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生活中的统计。

师:统计的作用很大,生活中常常用到。例如,我们每个小朋友的家里每个月都要交水费、电费等,那么就要统计电的度数、水的吨数。大家想想我们生活中还要统计哪些数据?

给每组学生准备一份统计表,让学生合作完成。

1。全校各班人数。

2。全班各条街所住同学人数。

3。我校各班争夺红旗班、雏鹰奖章的统计表。

五、全课小结。

对本节课各组得到的红五星情况作一统计、评比。(结合课堂评估再次让学生感受统计在身边的实例。)

【让学生了解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明确统计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感受统计随处可见,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小学数学说课稿2

一、教学内容:教材59页——61页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能力目标: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三、教学重难点:形成对时间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四、 教学具准备:课件、作业纸、各种钟表(课前让学生自行准备)、钟面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 认知“秒”

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时什么声音?(课件中传出“滴答、滴答”的钟声)

师:对这是时间行走的声音,是时间老人的脚步声,时间老人不停的`走着走着他告诉我们已经到了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之夜了(出示时钟11:59)认识这个时刻吗?

师:你们愿意感受一下倒计时的气氛吗?(愿意)好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你们知道我们数的每个数字之间经历了多长时间吗?(1秒)

揭示课题: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秒”的知识

2、 自主探究,合作求知

(1) 认识秒针和1秒

今天咱们带了各种钟表你认为那些钟表可以计量“秒”?你知道秒针是怎样计时 ……此处隐藏27635个字……p>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 反三的效果。

7、板书

8、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 减负”的目的。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来说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相关阅读:小学《植树问题》说课稿

一、说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二、说学习目标: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说学习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导入: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做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你会不会派队呢?

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排队,谁愿意来?

出示要求:1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

2每两位同学之间相隔一米

告诉学生: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队伍的长,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间隔.

提问:这路纵队长几米?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我们把刚才的三位同学看成三棵树苗的话,那么三棵树苗之间有几个间隔?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结论:排队人数比间隔多一,间隔比人数少一

2过度语: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3再次感悟: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左手,互相说说手指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比如: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如果我们把五个手指当成五棵小树苗的话,五棵树苗之间应有几个间隔呢?四个间隔在几棵树苗之间呢?你能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

提问找生回答:如果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几个间隔?9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那你们再想象一下,如果从头到尾有10棵树,他们之间又会有几个间隔呢?那20棵树呢?

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4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新授

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指导学生读题:

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

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5.交流。

6.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7.刚才我们要求路的两端都要栽时,得出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知道了怎样求路的长度。如果知道了棵数与间隔数,你呢感求出路的长度吗?(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如果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还以这道题为例来研究一下:

(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分小组交流,也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

(3)反馈

(4)展示结果:两端不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方法解决,如锯木头,上楼梯,插彩旗,摆花等等

四、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1一根木头长10米,平均分成5段,每锯一段要8分钟,共要花多长时间?

2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3每隔6米种一棵树,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有多远?

4从一层到三层共48个台级,如从一层到六层共多少个台级?

5公路一旁每隔50米有一根电线杆(包括两端)共10根,求路长?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不只在植树当中才有,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锯木头,上楼梯,插彩旗,摆花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和两端都不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一端栽一端不栽和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七、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不但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材在编写时,都是给出路的长度,求间隔或棵数,但在练习时,很多题都是给出间隔和棵数,求路的长度。如:王村到李村一共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

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练习题3从一层到三层共48个台级,如从一层到六层共多少个台级?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还不能融汇贯通,所以做起来有些难度。他们不明白从一楼到二楼算一层,很多学生认为楼梯的拐角处也该算一层,后来我在另一个班上课之前就先让学生分成小组,去观察,体验,感受,然后讨论,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认知过程,就不会出现前面的问题了。还有一道时钟的问题,五时时钟敲响5下,需要8秒,12时时敲响12下,需要几秒?要想做好这类题,就得让学生明白,需要的时间应该是第一次钟响与第二次钟响间隔的时间。避免上节课出现问题的同时我还针对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质疑,让生生互评或师生互评,重点表扬大部分学得好的同学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体验成功的感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数学。

《小学数学说课稿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