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四年级暑假作文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暑假作文3篇,欢迎大家分享。
四年级暑假作文 篇1
一到夏天我就异常兴奋,因为结束了残酷的考试,我马上就可以迎来两个月的暑假。我再也不用天天面对枯燥的课本,也不用日日写那繁重的作业。
虽说是轻松,但暑假作业还是不能免的,老师是不会那么慈悲的让我们把学习抛到九霄云外的。
所以,休息了一个星期,我便开始攻克暑假作业。我保存战斗力,将暑假作业一点一点地瓦解,最后我终于消灭了它。可暑假作业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老师的附加作业——练字、单词、作文,我不断地写,终于我过五关斩六将完成了它们。
我的暑假生活五颜六色,不仅是写作业这一种色彩,我也有放松的时候。有的时候爸爸外地谈生意,就顺便把我带去,让我体会各个地方不同的风光,享受度假的感觉。有的时候我也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电脑交交朋友。从它那里了解到许多新鲜的事,玩到许多新奇的游戏。
我的.暑假生活不仅是这样,我还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团体玩游戏、下象棋、玩纸牌,真是丰富多彩、趣味盎然。
这就是我的暑假生活,是不是很充实呢?亲爱的朋友们,你们是怎么度过这个暑假的呢?也一起来写一写吧!
四年级暑假作文 篇2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说明了读书对于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性。通过读书,可以“看”到真正的自己,可以 “学”到丰富的知识。这几天,经过反复阅读三篇关于小学生心理性格方面的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小学生心理特点》,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好的愿望与心理准备不足,二是情感与理智不协调统一,三是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的矛盾。第二篇文章的题目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开始意识到自己,二是学习拿出真本事,三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四是学会真正打扮自己。第三篇文章的题目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竞争意识增强,二是敬佩优秀同学,三是自己组织团体活动。
读了这三篇文章,我知道了要向好的同学学习,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要增强自己的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绝不让父母帮忙,不能拖拖拉拉的,并且要积极组织或参加有益的活动,了解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接触自然与社会。还要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把迷惑消除。
由此,这也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在二年级的一天,放学回家后,我洗完手,坐在板凳上做数学配套练习,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心想:今天的数学配套练习题怎么这么简单啊!不会是出题的叔叔阿姨知道我们学习辛苦,故意让我们轻松一下吧,哈哈!想到这里我心里美滋滋的.,脸上也乐开了花儿。算了,就不检查了,这么简单,肯定错不了。还有语文、英语作业呢,抓紧做,说不定还能玩一会儿呢!”于是,就心存侥幸地把数学作业急匆匆地装进了书包里。但是,第二天,看到发下来的作业,我目瞪口呆,居然把“小熊”写成了“小能”,我的成绩直接变成了一个“A+A”,我很后悔当时没有检查。
通过阅读这三篇文章,我更加深刻地记住了学习要扎扎实实,不能有丝毫马虎大意。就像这件事情一样, 假若不是在做作业,而是一名工程师,在填表时少写了一个小数点儿,就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地去对待,不能三心二意,并且要一丝不苟的反复去检查,考试时必须保证做一个题对一个题,稳中求快,才能做得更出色。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长大后才能报效祖国,成为国家的栋梁。
四年级暑假作文 篇3
人们都听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来到西湖印入眼帘的有:柳树,石凳,花草与湖水。
柳树垂下万条柳枝,人们坐在石凳上,观赏着西湖。西湖上,游船来来往往的开向对面的岸边。一阵风吹过,柳树随风舞动着自己长长的头发,游人的头发也被吹得像爆炸了一样,是个典型的“爆炸头”。原本平静的'湖水,现在泛起了层层波纹。花草们也像是在为游人招手。
沿着马路,走上断桥,会情不自禁的想起《白蛇与许仙》。人群中,有一位老大爷最起眼,他放的风筝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人们都在为这位老大爷拍照,留下纪念。驻足远望,看见远处有一池荷花:有的荷花已经展开了自己的花衣裳;有的荷花才展开了几片;还有的荷花像一位害羞的姑娘,含苞待放。荷花们五颜六色: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紫色的,还有的是粉红色的……真是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几朵荷花上还停立着蜻蜓,用一句诗来形容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微风吹过,一池的荷花随风舞蹈,像一群美丽的仙女一般,真是美不胜收啊!
看,前面的雷峰塔耸立在山上的丛林中,金黄色的瓦壁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耀眼,让人们不禁啧啧称赞。
我乘着木船荡漾在西湖上,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