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年级家乡的作文4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家乡的作文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家乡的作文 篇1
清晨,我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呀!雪纷纷扬扬,放眼望去宛如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啊,下雪了……”我高兴地喊道。
丁零零……第一节是语文课,我们都在等待老师给我们上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喜欢!”同学们异口同声。
“让我们一起赏雪,好吗?”顿时班级沸腾了起来。
天空,就像是一个撑开的灰色长幔。雪,平地盈尺,覆盖着地面。远远近近的房屋玉宇琼楼般闪着耀眼的银辉。雪,好像棉花,更似鹅毛,一大片一大片地落下来。地上露出的黄草,有的顶着白帽,神采飞扬;有的弓腰屈背,互相打招呼。树木、枝头满是雪,亮晶晶、毛茸茸的,好像晶莹的玉珊,美极了。
我们来到雪地上,一群同学正在起劲地打雪仗。大家都不怕冷,你打过来,我投过去,玩得甭提有多开心了。看到这情景,我感到自己也变成了小雪花,在空中盘旋着,在树枝上飞舞着。
这时,太阳公公露出了那排红的脸庞。千里素雪,万里琼宇,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粼粼,使我更觉得雪华而不俗,清而不寒。
啊,校园的雪景真是太美了文章中对话的引用写出了孩子们对雪的向往,为下文打下了情感基础。
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雪景的情态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生动、形象且妥帖自然。
语言清新自然,“千里素雪,万里琼宇”“华而不俗,清而不寒”等词语使文章意高一筹。
五年级家乡的作文 篇2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田野,其中秋天的田野别有一番风味。
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了,将丰收撒向田野,玉米换上一身金装,由于太开心,露出了金灿灿的牙齿;大豆弟弟见了秋姑娘,竟快乐地笑破了他的大肚皮;还是稻子姐姐有礼貌,深深的给她的老朋友秋姑娘鞠了一躬,高粱哥哥不太喜欢见生人,看到秋姑娘来了,居然害羞的涨红了脸。呆在棚子里的水果也纷纷打扮起来:一串串葡萄披上紫袍,晶莹剔透。像一个个紫玛瑙;大大的苹果换上了红袄,像一个个害羞红了脸的小姑娘;橘子梨子也穿上了黄风衣。站在一旁的农民伯伯身后背着个大箩筐,脸上洋溢着微笑,正兴高采烈地采摘着蔬果。菜地里也热闹极了,白菜、大豆、南瓜、大蒜等蔬都换上了迷人的新装,你瞧,那些金黄金黄的南瓜,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灯笼,农民伯伯抱着一个沉甸甸的大南瓜,乐得合不拢嘴。你再听,那不远处传来了收割机的割稻声、农民伯伯的谈笑声和小孩子的欢笑声,它们汇成了一曲丰收的交响曲,悦耳动听,回荡在家乡的田野上。
家乡的田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喜悦、欢笑,我爱家乡的田野。
五年级家乡的作文 篇3
太陽刚刚爬上山头,辆辆挖掘机已经开到了村口,个个施工队员紧跟在车辆的后面。咦,这些人来干什么呀?叔叔阿姨们急匆匆地跑到施工队探问情况。哦,原来是区政府的施工队来咱们村治理小河呢!顿时,条爆炸性新闻在村里传开了:“修河了,治水了,大伙儿快来看哪!”
村口的大路上下子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伙儿议论开了。
“咱们村前的小河呀,是该治理了,不能再臭下去了。”张大爷感慨地说。
“咱们家乡的这条小河呀,原来的水是碧清碧清的,河道也比现在宽多了,那时的鱼儿、虾儿可多啦,哪像现在整条小河见不到条鱼,而且老远就能闻到臭气!”说起家乡的小河,刘奶奶伤心极了。
“哎!”李叔叔惋惜地叹了口气,“现在的河水呀,棕褐色的,上面还 浮着层油渍,哪个敢洗澡啊!”
“都怪我们自己没有环保意识。”张大爷激动地说,“小河是被我们自己弄脏的!”
这时,几位嘴叼口快的阿姨们发起了牢騷:“有的人往河道里填土造田,弄得河道只有原来的半宽了;有的人不是往小河里倒垃圾就是往小河里丢旧衣服、丢死了的家禽家畜;有的人在小河边建起了养鸡场、养猪场,鸡粪猪粪直接排入小河里。小河哪经得起咱们这样折腾啊!”
听到这儿,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大家既然已经找到症结了,以后就要以实际行动保护小河,让江清水出衢州。”没想到我的话音刚落,雷鸣般的掌声立刻响了起来,久久地回荡在村子上空。
“对,还 是小姑娘说得好。她把我们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
“对,咱们现在就去小河里清理垃圾!”
人流开始向小河移动,我也随着人流奔向小河。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仿佛今天的太陽也格外得灿烂,格外得温暖!
在拣垃圾的时候,我了解到区政府的这次治水行动,不但要疏浚河道,还 要浇筑水泥河岸。不但要对小河两岸的违规建筑实行“三拆改”,还 要在小河的两旁建绿化带、建休闲公园呢。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我的.心暖烘烘的。
啊,五水共治,构筑着最美浙江的蓝图,也激发着家乡人的环保行动。五水共治,必将带给家乡条最美的小河,也必将带来家乡人最美的生活!
五年级家乡的作文 篇4
听爷爷说,他小时候总是吃不饱,经常上山挖野菜充饥,衣服穿的破破烂烂的,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住的是黑咚咚的窑洞,晚上用煤油灯照明,他们出远门靠驴拉车、骑毛驴。
听爸爸说,他是吃土豆长大的,早上土豆丝,中午土豆条,晚上土豆片,如果没吃饱,就再加一份土豆块。只有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在他的印象中,家乡的人们住的是简单的土坯房,刮风下雨时房子还会漏水,只有少数富人才能住上瓦房。家乡的路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自行车是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
现在,我的家乡变成了小镇,镇上住着很多老人、儿童。各种服装店一家挨着一家,店里的衣服款式多多,样子各异、颜色不同,镇上蔬菜水果店到处可见,架子上的蔬菜水果琳琅满目、各种各样、应有尽有。小孩子们的衣服随着季节变化而不断更换,小孩们随时能吃到各种水果和蔬菜,现在她们不愁吃也不愁穿,平坦宽阔的马路上小轿车、公交车、出租车……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曾经的土坯房现在变成了清一色的“小二楼”。
啊!短短几十年,我的家乡变化真大呀!